離子滲氮后零件的“腫脹”實際上是零件尺寸變化的一種表現形式。尺寸變化是由于滲氮時工件表面吸收了大量的氮原子,生成各種氮化物或工件表層原始組織的晶格常數增大所致,宏觀上則表現為表層體積的略微增加。
離子滲氮后零件的“腫脹”是一種普遍現象。各種氮化方法(氣體氮化、液體氮化和離子氮化)處理后的零件或多或少總會存在一定的“腫脹”。但應該說明的是:離子滲氮后零件的“腫脹量”較其它氮化方法要小。這是因為:離子滲氮中的“陰極濺射”有使尺寸縮小的作用,因而抵消了一部分滲氮“腫脹量”。
1、影響離子滲氮“腫脹”的因素
離子滲氮后尺寸的脹大量取決于零件表層的吸氮量。因而,影響吸氮量的因素均是影響“腫脹”的因素。
影響“腫脹”的因素主要有:材料中合金元素的含量、滲氮溫度、滲氮時間、滲氮氣氛中的氮勢等。
材料中合金元素含量越高,零件氮化后的“腫脹”越大。
滲氮溫度愈高、滲氮時間愈長,零件氮化后的“腫脹”愈大。
滲氮氣氛的氮勢越高,零件氮化后的“腫脹”愈大。
2、“腫脹”的防治辦法
前以述及,“腫脹”是離子氮化過程中一種必然的現象,因此要徹底杜絕“腫脹”是不現實的。我們此處所說的“防治”主要有兩種含義:一是盡可能減小“腫脹”量;二是在“腫脹”不可避免的情況下,掌握“腫脹”規律,省去氮化后的再次加工。
(1)減小“腫脹”的方法
①根據工件的服役條件,正確選用材料。避免因追求工件性能而盲目使用“好”材料(高合金鋼)的現象。
②根據工件的服役條件,提出合理的氮化要求,避免片面追求氮化層深度和硬度的現象。
③正確做好氮化前的預先熱處理工作和“穩定化”處理,預先熱處理工藝參數的制定必須正確,操作必須合理。對形狀復雜的零件,在最終精加工前必須進行一次或幾次“穩定化”處理。
④在工藝允許的前提下,適當降低氮化溫度,縮短滲氮時間。
⑤在保證滲氮層性能的前提下,調整滲氮氣氛。
⑥合理裝爐,確保同爐工件溫度的均勻性。
(2) “腫脹”規律,省去氮化后的再次加工
一般說來,在選材、工藝制定正確的前提下,如能合理裝爐,正確操作,則工件的“腫脹”是有一定規律的。掌握了“腫脹”的規律后,即可在氮化處理前的最后一道加工工序中根據“腫脹”量使工件尺寸處于負偏差,工件經氮化處理后尺寸可正好處于要求的尺寸公差范圍內,因而可省去離子氮化后的再次加工。